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芝加哥分行近日發表專題文章《美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競爭與貿易》,指出其進口持續增長而出口下滑的趨勢。
目前,美國生產汽車零部件廠家雇工數是汽車裝配廠的三倍。但是,由于汽車零部件進口逐年增加,整體雇工數量呈下降趨勢。同時,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市場份額從73%(1996年)下降至52.2%(2005年10月),包括直接進口和在美國生產的外國汽車自1995年以來在美國市場銷售平均年增幅分別達到8%和7%。美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家被要求盡量降低成本。
貿易。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統計數據,2004年美國進口汽車零部件總額達770億美元。過去10年間,汽車零部件進口名義價值翻了一翻多(1995年為370億美元)。1997年進口超過400億美元,1999年超過500億美元,2002年突破600億美元。出口從340億美元(1995年)增長到470億美元(歷史高值,2000年)。20世紀后10年,汽車零部件進出口基本持平。但從2002年開始,進口開始高速增長,出口則停滯在每年400多億美元的水平上。結果是,21世紀初美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出現了實實在在的貿易赤字。